您好,欢迎来到陈刚律师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南充医疗事故律师,广安医疗律师,四川医疗纠纷律师,重庆医疗赔偿律师,南充交通事故律师,南充婚姻律师,南充合同律师,南充工伤律师,南充医疗律师网,遂宁医疗律师,达州医疗律师,合川医疗律师,巴中医疗律师
咨询热线:13696001800
新闻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诊疗常规 > 正文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下

发布于:2017/12/20 9:55:26     浏览:1619

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 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五、 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
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六、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 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第九节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九条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 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 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 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 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 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八、 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九、 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十、 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的处理见第七章。
第十节  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条 输血科(库)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 管理要求:
1
、 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2
、 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
、 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Ⅱ类环境中进行,血浆置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
、 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
、 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
、 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7
、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
、 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节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一条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
二、 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 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
四、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 进行内窥镜诊治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进行抗-HCV等过筛检查。
六、 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七、 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八、 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戍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具体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九、 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十、 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
十一、 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十二、 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十三、 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第十二节  导管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二条 导管室(含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第五章第四节的要求。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其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1
、 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
、 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3
、 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4
、 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蒸馏水高压冲洗,高压气枪干燥。
5
、 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灭菌,监测合格,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6
、 电极导管要检查测试导电性,并记录结果。
7
、 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三节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三条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 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 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六、 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 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 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第六十四条 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四节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五条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更衣、盥洗、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入口、厕所等处应设洗手装置。
二、 营养厨房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食具的卫生要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十五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六条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利通过,不得逆流。
二、 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三、 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 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 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 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第七章  医院污物的管理
第六十七条 医院污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二、 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三、 医院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设置焚烧炉,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部门颁布的标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卫生行政部门商环保部门建立专门处理场所,对医院污物进行集中处理。
   
第六十八条  医院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附录
   
附录一  术语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 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
四、 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等。
五、 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 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七、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八、 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九、 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率,其计算公式为:
医院感染发病率

十、 医院感染罹患率:用于衡量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频率的一种方式,一般用于小范围或短时间的流行,可以日、周、月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分母应为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人数,分子为同一危险因素所致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其计算公式为:
医院感染罹患率

十一、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十二、 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十三、 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以治疗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合成类抗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附录二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医院名称:                          报告日期:        
病人姓名:          病历号: 入院诊断:12
性别:              年龄:
入院日期:                   
感染日期:                   日 易   
感染诊断:1              2、 糖尿病□  抗生素□ 泌尿道插管  
肝硬化□  药瘾者□ 动静脉插管  
放疗    化疗  □ 使用呼吸机  
病原学检查:是       标本名称: 免疫抑制剂□ 人工装置    
病原体:1      2、 肿瘤  □ 引      
报告科室:             报告人: 营养不良  □ 手        
WBC
记数<1.5×109/L □ 其它  
填表说明:1、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于24小时之内报告医院感染科。报告人必须是病人经治医师。2、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应于24小时之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3、医院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时,应于24小时之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备注:

附录三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院各类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作为在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应根据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职责,有所侧重:
一、 共同培训内容:医师、护士、医技、管理、后勤人员均需掌握。
(一) 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二)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三) 医院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
二、 各类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
(一) 医师:
1
、 医院感染概论(概念、暴发流行、内源性感染、微生态失衡)。
2
、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
3
、 细菌耐药机制、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抗感染治疗新知识。
4
、 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
、 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常识、医院感染的预防。
6
、 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 护士:
1
、 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2
、 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
3
、 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4
、 医院感染的监测。
5
、 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6
、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7
、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8
、 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三) 医技人员:
1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
2
、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控制。
3
、消毒剂合理应用与浓度监测。
4
、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
、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人员:临床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和相应药物选择)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6
、药剂科人员: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作用机制与毒副反应。
(四)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应根据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工作分工确定培训内容,医师、护士、检验人员应有一定的差别。
1
、 医院感染管理的新进展。
2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标准与法律、法规。
3
、 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
4
、 本院各科室和部门医院感染的特点、管理要点及控制措施。
5
、 消毒学基本原理与消毒灭菌新进展。
6
、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7
、 抗感染药物学与感染病学的相关内容,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医院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有关内容。
8
、 医院感染管理的科研设计与方法。
9
、 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与学术活动。
(五) 行政管理人员:
1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论的进展,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相关管理知识、管理方法。
2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管院长、医务处(科)长、护理部主任应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
(六) 后勤人员:
1
、 各部门人员应掌握的共性知识:
1) 消毒、灭菌、隔离基本知识,消毒剂的选用,洗手知识。
2) 医院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和废物分类、转运、储存与处理。
2
、 各部门人员应分别掌握的知识:
1) 污水站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医院污水处理的规定。
2) 垃圾站工作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医院污物消毒处理的规定。
3) 太平间工作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太平间消毒的规定。
4)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卫生法》与《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餐饮人员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关规定。
5) 洗衣房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洗衣房管理与消毒的规定。
6) 设备科工作人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7) 卫生员: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清洁程序(如由洁至污,接触病人后洗手,保持工作服整洁与自身防护等)及清洁方法等。
附录四  锐器伤的预防
一、 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 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有关文件
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5日批准,19967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5982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从事医疗活动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消毒剂、污水、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
2
引用标准
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 7918.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 7918.4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绿脓杆菌
GB 7918.5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和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J 48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试行)
3
术语
3
1 消毒卫生标准
不同对象经消毒与灭菌处理后,允许残留微生物的最高数量。
3
2 层流洁净手术室及层流洁净病房
采用层流空气净化方式的手术室及病房。即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呈流线状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
3
3 重症监护病房
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持续监护与治疗的病房。
3
4 保护性隔离房间
为避免医院内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进行隔离的房间。
3
5 供应室清洁区
灭菌前,供应室人员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包装及存放等处理的区域。
3
6 供应室无菌区
灭菌后,供应室内无菌物品存放的区域。
3
7 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药物。
4
卫生标准
4
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4
1细菌菌落总数
允许检出值见表1.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表格 1
环境类别 范围 标准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cfu/m3  cfu/cm2  cfu/cm2
I
IIIIIIV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传染病科及病房 ≤10   5   5200   5   5500   10  10      15   15



4
1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4
2 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
2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4
22 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
23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
3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4.3.1  
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3.2  
无菌器械保存液
必须无菌。
4
4 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4
5 污水排放标准
GB J48(试行)执行。
5
检查方法
5.1  
采样及检查方法
按附录A执行。
6
有关规定
6
1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必须执行本标准,并应指定专门科室(部门)负责具体贯彻实。
6
2 各级卫生监督、卫生防疫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负责监督、监测工作。
附录A
采样及检查方法
(补充件)
A1  
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c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A2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A2.1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A2.2  
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A2.3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A2.4  
采样方法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A2.5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A2.5.1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GB4789.283.7条配制。
A2.5.2  
检查方法
参照GB7918.2规定执行。
A2.5.3  
结果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A1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
——平板暴露时间,min
N
——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A3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A3.1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A3.2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A3.3  
采样方法
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A3.4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A2.5规定执行。
A3.4.1  
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A2
A4  
医护人员手采样及检查方法
A4.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A4.2  
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A4.3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A2.5规定执行。
A4.3.1  
结果计算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A3
A5  
医疗用品采样及检查方法
A5.1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A5.2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A5.3  
无菌检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
A5.4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A2.5规定执行。
A6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A6.1  
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A6.2  
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A6.3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A2.5规定执行。
A6.3.1  
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A7  
溶血性链球菌检查
参照GB4789.11执行。
A8  
沙门氏菌检查
参照GB4789.4执行。
A9  
绿脓杆菌检查
参照GB7918.4执行。
A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
参照GB7918.5执行。
A11  
污物采样及检查方法
A11.1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进行采样。
A11.2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A5.2执行。
A11.3  
检查方法
可参照A7A10章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A12  
污水、污泥采样及检查方法
GB J48(试行)规定执行。
A13  
结果判断
检查结果符合相应的本标准值者,判定为该项检查合格;反之,不符合相应本标准值者,则判定为检查不合格。
附录B
本标准用词说明
(参考件)
B1  
对本标准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用词
B1.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必须”。
B1.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应”;反面词“不得”,即无细菌可被检出。
B1.3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可”。
二、《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88)卫医字第6
《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为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适应医院文明建设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一、 建筑要求:
供应室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为前提。供应室应接近临床科室,可设在住院部和门诊部的中间位置。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人干扰。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应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通风采光要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完备的供应室应有接收、洗涤、专用凉晒物品场所、敷料制作、消毒、灭菌、无菌储存、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室。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热源检测室、办公室及卫生间。
二、 人员编制:
供应室的人员编制,应根据医院规模、性质、任务等需要配备,原则上应配备护士长(或组长)、护士、卫生员和消毒员,其中二分之一以上应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其他人员均需培训后方可上岗。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
三、 领导体制:
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和总务后勤部门有着密切联系,在医院占有重要地位,应由院长领导和护理部或总护士长进行业务指导,或由护理部直接领导,与临床各科协调合作。总务后勤等部门在设备、安装、维修、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保证。
四、 必备条件:
1
. 要有常水(自来水)、热水供应和净化(过滤)系统。
2
. 蒸馏水供应、过滤系统和贮存设备,必需备有蒸馏器。
3
. 各种冲洗工具:包括去污、除热原、除洗涤剂、洗涤池和贮存洗涤物品设备等。
4
. 压力蒸汽灭菌器、气体灭菌器、耐酸缸等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通风降温设备和净物存放密闭无菌柜等。
5
. 棉球机、切纱布机、干燥柜(箱)、家用洗衣机、磨针设备等敷料制作加工器具和各种法琅盘、铝制盒、玻璃器械柜等贮放设备和下收下送设备。并尽可能地采用自动化洗涤、加工制作等装备,改善工作条件。
6
. 劳保用品:个人防护眼镜、防酸衣、胶鞋、胶手套等。
五、 管理要求:
1
. 严格执行部颁《医院工作制度》、《消毒管理方法》有关供应室管理的规定。健全岗位责任制、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物资管理等制度。当前要重点加强关于“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操作规程”(附件1);“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质量检验标准”(附件2)的贯彻执行。做好一次性注射器具的回收、消毒工作。
2
. 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人员情况,一般应分设洗涤组、包装组、敷料组、消毒组、发放组、器械组和质检组(或由药剂科代检)。有条件的应将针头、注射器、输液管与其它各种器材、导管分室处理。已消毒区和未消毒区必须严格分开。
3
. 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做到供应物品的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4
. 质量控制:由护士长或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并对供应的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定期定量质量监测。建立热原反应原因追查制度,和热原反应发生情况月报制度。凡发生热原反应,必须立即向所属药检部门报告,并送检有关输液、注射器具及药品。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 | 律师介绍 | 咨询留言 | 行业新闻
陈刚律师网,南充医疗律师网版权所有 执业证号:15113200910630757 陈刚律师法律咨询电话:13696001800  蜀ICP备14022046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099号